全力以赴 精准施策 “解渴”有方
我市打好抗旱主动仗筑稳民生“水位线”
张掖日报记者 赵 桐 见习记者 王 钰
“去年这个时候茴香已经长到一米高了,今年因为旱情还没长到十公分。”长期劳作下,太阳在山丹县陈户镇陈户村种植户朱爱明眼尾处留下黑白不均的褶皱,皱纹成了土地的勋章,可他并未站上丰收的领奖台。萎蔫的茴香幼苗软趴趴地蜷缩在土壤里,枯卷的叶片如同紧握的拳头,在朱爱明一高一低的比划中,将头埋得更低,蒙上一层煎熬的灰绿。
作物喊“渴”的背后,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1至5月,山丹降水量仅29.5毫米,同比锐减近三成,跌至近5年谷底;1至5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飙高1.8℃,灼热空气炙烤大地。高温加剧了旱情,也加速了祁连山冰雪消融——年初全县河流来水量反增三成,形成“高温送水”的短暂现象。
6月8日,全县河流来水量断崖式暴跌至1.68立方米/秒,较去年同日骤降55%,17座水库总蓄水量仅剩1126.9万立方米,库容率跌破22%。
“我今年在陈户村包了1200亩地,种了葵花、茴香、麦子。目前麦子已完成灌溉,茴香和葵花只能灌三分之一。”陈户镇陈户村种植户朱爱明看着大片缺水地,眉头拧成了疙瘩。
气象预警更如悬顶之剑,当降水仍将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库蓄水不容乐观等字眼出现在气象资料及环流形势综合分析报告上时,山丹县寺沟河水资源保护利用所等单位迅速响应,全面铺开了“水脉保卫战”的多维度战线。
“面对灌区持续干旱的天气情况,我们科学研判、积极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分析河源来水情况。目前灌区小麦已全部灌溉,剩余种植面积正在有序进行。我们积极动员村社做好抗旱工作,发动群众启用抗旱基金,做好作物的实时灌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山丹县寺沟河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副所长王轩介绍。
先人饮、后灌溉——这一原则成为山丹县科学调配有限水资源的铁律。县水利部门化身“水脉调度师”,加密河流监测频次,精准实施水量调度。通过巧妙引流,将马营河渠首80%的水源汇聚至白石崖水库,确保城区每日2万吨“生命水”不绝,并加大农村8座人饮水库水源地蓄水量,最大限度储备“保命水”,全力保障城乡人饮保供安全。
向地心“掘”生机,山丹县水务局及时启动干旱应急响应,32眼抗旱应急机井完成全面检修,拉水送水车队24小时待命,随时化身“移动水塔”做好应急启用保供,并积极向省水利厅申报争取6000万立方米的应急水量。这场规模空前的“借水行动”,为化解困局开辟了关键通道。
此外,甘州区重新启用永星和大满废弃水厂,为用水安全协同发力。“为及时应对旱情,灌区对已并入河东水厂,已经停用的两个水厂进行重启并进行维修,全力保障人饮用水安全畅通。”甘州区大满水资源保护利用所主任陈宁说。
在山丹二水厂院内,“两横一纵、外调内联”的水网主骨架逐渐成型,供水联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人们旋紧的螺丝帽成了水网“大动脉”上拧紧的“安全阀”。
总投资4547万元的山丹县城镇供水保障工程是解决山丹县城区及城北工业园区供水不足问题的重点工程,现已完成水池和管道埋设等土建工程,占总工程量的78%。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不足的问题,提高山丹县城区居民及工业园区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缓解区域地下水持续下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东乐镇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管道已铺就12.43公里,更宏大的“借水蓝图”也在推进——西大河取水、山丹河连通工程全力冲刺,915万立方米“救命水”正在引水路上。
抗旱不仅靠开源,更重节流,滴水成金,才能激活“再生力”。相关部门选派技术力量深入田畴,推广高效节水与适水种植,力促农业节水增效,并持续强化重点用水企业管理、节水型企业培育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水效对标提升,做好工业节水减排。城市中,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广泛用于绿化浇灌与道路清洁,生态补水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同步推进,为城市“解渴”开辟新路。
受近期持续高温少雨,且黑河来水量偏少影响,导致地表水灌溉面积无法按时灌溉,甘州区大满灌区旱情持续蔓延,今夏计划灌溉面积约51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灌溉27.1万亩,统计显示缺水耕地面积超5万亩。
为有效解决当前旱情,灌区干部积极下沉村社了解情况,根据干渠来水量制定详细防旱抗旱措施。做好群众思想维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提高节水意识,将原有的大水漫灌,狠水深灌方式变成大水快灌,浅灌薄灌;将沿干渠地表水灌溉区划分为上下两段,改变以往灌溉方式,由原来的续灌,变为集中轻灌,以确保农作物均衡灌溉;根据甘州区水务局启动干旱三级应急响应相关要求,立即启用灌区灌溉机井,对受旱严重的农作物进行自救,确保受旱面积降到最低。
“下一步,灌区将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及群众的抗旱防旱自救意识,加强细化水量调度措施,以抗大旱、防大旱的思想,确保灌区农作物平稳度过此次干旱期,将农作物受害降到最低。”陈宁表示,多措抗旱,“渴”不容缓。
旱情发生以来,全市水务部门持续加强与气象、水文、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雨水情、墒情和汛情动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会商研判,动态掌握旱情发展形势和抗旱工作进展,提前部署处置。派出指导组对受旱县区灾情进行现场调查指导,协调调度抗旱用水,缓解农业灌溉严重缺水状况。向省水利厅等上级部门及时准确上报旱情动态,申报水利救灾应急资金。及时启用机井应急取水,科学灌溉配水,引导群众分阶段、分片区错峰灌溉,精细化管水,发挥供水最大效益。
当汩汩井水流入农田,这份抗旱答卷正在不断刷新分值,科学周密的部署、争分夺秒的行动和众志成城的信念,联动抗旱稳稳托起民生“水位线”。旱情终将过去,而抗旱中锤炼出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的供水体系和全民节水意识,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6日太平人寿张掖中支:安全生产月里用“五进”编织消防安全网
- 2025年06月16日张掖市甘州区:“我在现场”专项行动让营商温度可感可及
- 2025年06月16日张掖首家工业遗存公园开门迎客
- 2025年06月16日莲动鹬舞 张掖湿地夏日的生态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