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社会民生

张掖:让思念开出文明的花

 2025/04/07/ 11:26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吴玉杰 贺承冬

我市以绿色、安全、温情的文明祭扫新风浸润传统节日

让思念开出文明的花

  张掖日报记者 吴玉杰 贺承冬

  2025年清明节,河西走廊的春风拂过张掖的丹霞山峦,这座丝路古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以文明祭祀的实践书写了移风易俗的新篇章。从城区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市民用一束鲜花、一封家书、一次云端追思,让清明更显温情,也让城市文明底色愈发鲜亮。

  清晨,甘州区各社区的志愿者忙碌地布置临时便民祭祀场点,金属焚烧容器旁“文明祭祀 防火先行”的标语格外醒目。市民刘女士带着一篮白菊和自制思念卡前来,她轻声道:“社区提前通知了集中焚烧点,还提醒大家错峰祭扫,这样既安全又方便。”类似场景遍布全市,今年我市增设多处临时祭祀场点,配备消防设施,并由相关部门联合巡查,确保焚烧活动规范有序。与此同时,肃南县各村社的农牧民家中,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倡议书,向群众仔细讲解焚烧纸钱的风险。“以前总担心山火,现在集中焚烧点有专人盯着,心里踏实多了!”牧民扎西多杰感慨道。

  在甘州区公墓,往年纸灰漫天的景象已明显改观。市民王绮梦手持鲜花,在墓碑前轻声诉说:“今年全家改用鲜花祭扫,还通过‘云祭扫’平台给爷爷留了言。”我市推出的线上祭扫服务成为新热点,市民可通过虚拟献花、留言墙等功能寄托哀思,部分家庭还录制视频、撰写电子家书,让跨越时空的缅怀更显心意。在山丹县一所小学的“清明诗会”上,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朗诵红色诗词,将祭扫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让下一代懂得,纪念不仅是形式,更是精神的传承。”活动组织者吴刚说。

  移风易俗的推进离不开党员干部示范。清明节期间,不少党员干部带头文明祭祀、参与社区宣传。“起初老人们不理解,但看到党员干部自己先做,大家就慢慢接受了。”志愿者张鹏宇回忆。此外,全市利用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等新风尚,用“指尖传播”撬动观念变革。

  这场新风潮的背后,是精细化服务的支撑。清明节期间,交通部门实时发布祭扫路线拥堵指数,引导市民错峰出行;环卫工人在祭祀点增设分类垃圾桶,并安排流动清运车及时处理祭扫垃圾;消防部门联合社区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刚刚祭扫结束的赵紫云说:“现在祭扫不用大包小包带纸钱,带束花、写封信,心意一点没少,环境却清爽多了。”

  从焚烧纸钱到鲜花寄情,从烟熏火燎到云端追思,我市市民用行动诠释了“心祭胜于形祭”的深意。正如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所言:“文明祭祀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情感表达更契合时代需求。”当春日的阳光洒向祁连山麓,“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正以绿色、安全、温情的清明新风,诠释着传统节日的现代注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