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脚步慢下来产业发展快起来
——临泽发展全域旅游纪实
本报记者徐焘
临泽县围绕“全域、全民、全产业链”谋划发展全域旅游,构建了丹霞观光、城市休闲、乡村旅游、沙漠探险四大旅游板块,带动发展田园综合体、农耕文化园、民俗体验馆、休闲度假区、农业示范园等旅游产品,精心做活“慢生活”这篇文章,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放慢了观光的脚步。
慢下来——从走马观花到驻地旅行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需求已经从观光向休闲转变,更加注重旅游过程的体验。如何让游客住下来、“慢”下来,在本地多游玩几天?临泽县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以县城为中心,把镇村作为景点培育,聚力打造沙柳路森林氧吧、休闲农业,临平路湿地风光、观光农业,张罗路黑河风光、葡萄瓜果,312国道丝路古道、采摘农业四条“井”字形旅游大廊道,精心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掀起乡村旅游热潮。
位于板桥镇红沟村的民俗客栈,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室内陈设古朴典雅,院子里种有各种鲜花、时蔬,乡野气息浓厚,游客可以选择接地气的“大套炕”客房,也可以选择酒店式的大床房。
“观乡村美景、品农家美食、喝葡萄美酒,来这里旅游体验有美景也有品质,还能带新鲜的有机葡萄回去给家人品尝。”日前,来自西安的游客刘先生在红沟村过足了乡村休闲游的瘾。
县上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不断优化乡村旅游业态布局,打造上接丹霞大景区,中穿流沙河景区,下连黑河沿岸乡村旅游产业带的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区域上下联动的全域全时全日旅游发展格局。
留得下——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休闲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涌向这里。彩虹湾是七彩小镇内的一家民宿,老板刘一杰告诉记者,每到旅游旺季几乎天天满客,长住的客人也在逐渐增多。
“看了张掖丹霞山,感受到了景色的神奇与秀美,下午,又欣赏了《回道张掖》歌舞表演,追古溯今,张掖深厚的文化历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武威的游客张志峰是冒着严寒慕名来看丹霞美景的,原本打算当天返回,但在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吸引了他的目光。
《回道张掖》剧目是该县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与杭州金马克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4亿元,邀请国内知名文旅剧目创作团队,深入挖掘提炼张掖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量身打造的大型情景式文旅演艺剧目,向游客集中展示了汉朝、隋朝等历史时期发生在张掖的重大历史事件。目前,该剧目已成为西北丝路线上唯一一家冬季正常上演的旅游演艺剧目。剧目常态化演出,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旅游消费,填补了七彩丹霞景区大型文旅演艺剧目的空白。
记得住——从乡村记忆中唤醒乡愁
“这是以前农村灶房用的风箱,上边挂的是盛粮食用的斗,那边是煤油灯,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群众用过的一些陈旧物件也在逐渐散失,我们特意‘淘’来这些旧物件,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新华镇大寨村乡村记忆博物馆管理员宋克兵说。
走进展馆,黑白老照片、泛黄旧家书、更替彩礼单,构成一幅生动的古老乡村画卷,处处弥漫着时代气息,仿佛把人们带到过去的时光。按时间陈列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展现了人们犁地、播种、收割、打碾的传统耕种方式和收获过程,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记忆、一个故事、一代历史。
“我们建馆的初衷,就是要打造一个青少年优良传统教育的基地和发展休闲旅游的对外窗口,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本土特色,展示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更迭变换,真正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效果。”新华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亢其平说。
围绕乡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旅游亮点,县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农耕园、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场所,用旅游元素、艺术手法改造农田、村社等乡村资源,推动乡村面貌重构,乡村气质重塑,打造“农业观光+农业娱乐+民宿民居”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让更多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感悟乡愁,留下记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11月11日临泽“三县”建设再发力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 2019年10月29日临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全域旅游
- 2019年10月10日临泽打造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名县
- 2019年07月10日临泽县板桥镇依托优势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