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张掖要闻

努力培养大国工匠——张掖市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2022/08/24/ 09:54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陈海

努力培养大国工匠

——张掖市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张掖日报记者 陈海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迈向高质量,升学就业渠道更加畅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做好了毕业后去工厂就业、充分发挥自己职业技能的打算,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曾经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面聆听指示的山丹培黎学校曾学成,如今已成为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一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场景,曾学成记忆犹新:“正是总书记的话语坚定了我技能报国的决心。”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我支持你们!”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时,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带着总书记的鼓励,曾学成在随后的张掖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过关斩将,拿到了机车加工技术项目三等奖。一年后,曾学成参加高考,如愿考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无数像曾学成一样的技能人才,正乘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东风,逐渐成长为有技能、有学历、综合素质高的能工巧匠,为中国制造注入不竭活力。

  这得益于领袖的关怀和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丹培黎学校视察时的重要指示,让全市党员干部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绘就职业教育“新蓝图”

  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筹建领导小组会议等,专题研究部署培黎职业学院筹建、“技能甘肃”推进落实等工作,推动各部门责任落实。成立张掖市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领导小组,建立市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政府常委会、常务会经常研究职业教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性现场办公研究调研职业教育,各部门支持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齐抓共管格局。

  2015年至2022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张掖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张掖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就如何办好新时代张掖职业教育提出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要求,绘就全市“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面向本地区培养实用型人才、面向沿海地区培养技能型人才、面向周边地区培养多层次人才、面向“一带一路”培养开放型人才的新蓝图。

  同时,健全保障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自2015年起,市级财政、县区财政每年分别安排不低于200万元、100万元的职教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近三年,全市职业院校基础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投入资金4.7亿元。去年,全市高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经费达到27018.89元,中职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到21026.74元,教学设备总价值达到12275.90万元。2020年,投资新建培黎职业学院、张掖市职教中心,开创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加强对县区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职责进行督导,每年由分管领导带队,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甘肃省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从政策措施、职教机构、职教经费、发展水平等方面,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和要点,建立“三年一轮、一年两县”的县区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竞争力,全市职业学校通过多轮次整合、转办、合并、共建、联办等布局结构调整,基本解决了管理“条块分割”、办学分散、专业重复、效益不高、规模不大等矛盾。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由2012年的12所调整为7所,全市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更加科学,形成了“一县(区)一中职、全市一高职”布局,推动形成“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教育新格局。

  贯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落实单考单招、“3+4”中职升本科招生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为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打好基础,形成就业与升学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并存的办学格局。在国家和全省一系列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利好和中职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愿望推动下,各职业学校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升学就业并重”的教育思路达成共识。2010年,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3131人,直接就业2514人,升学617人,升学比例20%。2016年,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2144人,升学1707人,直接就业437人,升学比例79.3%。2020年,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2967人,升学2872人,直接就业95人,升学比例96.7%。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升学实现高层次就业的趋势逐年上升。

  自《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全市建立专业设置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重点建设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开发、文体旅游、民族艺术等产业转型升级领域的专业,专业设置和建设更加科学。至今年,全市中职学校累计建成13大类36个专业,创建省级骨干专业7个、市级骨干专业16个,形成“培黎”职业教育品牌和以先进制造、文化旅游、汽车维修、循环农业为主的“四大专业集群”。

  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落实职业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才进学校的双向流动机制,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对职业教育教师按照5年一周期开展全员轮训,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探索实行“财政供给经费、教育定岗定职、学校自主聘用”用人模式,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用高水平专业课兼职教师,进一步满足职业教育师资需求。至去年年底,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893人,其中专任教师824人,师生比由2012年的124提高到112.6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由2012年的50%提高到74.83%,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全市共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7个,培育“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想政治骨干教师”2名,培育创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2个、民间艺人工作室1个、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1个,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新高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国家、省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强化政治担当,高站位谋划,强力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工作专班,积极与教育部衔接沟通,协调广东5所“双高”院校与培黎职业学院“一对一”合作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个专业;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对接,推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培黎职业学院开展办学协作。

  山丹县委、县政府成立专班,致力打造艾黎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技能培训教育基地。培黎职业学院自2020年9月建成运行以来,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开设现代农业、大数据、集成电路技术等16个专业,建成5大类38个现代化实训室。2021和2022年,共组织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710人分8期赴培黎职业学院开展研学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积极承办甘肃省培黎杯“互联网+”新职业创新创业大赛,全省260余名职业院校师生赴培黎职业学院参赛。学院还积极探索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及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主动与阿里、华为等国内12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对接,开展专业(专业群)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多层面合作,“培黎”品牌持续彰显。

  同时,以河西学院、培黎职业学院、张掖智能产业园区、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区等为依托,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与东软教育集团、华为等知名企业和广东顺德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河西学院等省内外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协作关系,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市先后与广东三向集团、广东百校千企职教集团等15家省内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共建、师资培训、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企业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支持入驻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7所中职学校加入智能制造业、汽车行业等11个省级职教集团,先后与16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与92家企业开展实习、见习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升学就业渠道更加宽广。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最真切的发言权。“这些年,张掖职业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黎学校升格成培黎职业学院,张掖职教中心搬迁新址……都有了全新的办学环境和更高层次的培养计划,正在向广阔的天地奋进。”张掖市职教中心校长王幼华深有感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