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肃南县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肃南县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2020/07/30/ 14:52 来源:张掖日报 陈露 杨静文 梁生红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肃南县教育扶贫工作纪实

  陈露 杨静文 梁生红

  每日甘肃网7月30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  “同学们,谁来回答一下刚才屏幕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肃南县第一中学初一(4)班语文老师按下暂停键,刚发出提问,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举起了手。这堂特殊的课正是肃南县第一中学引进成都七中育才中学的录播课程。屏幕中是成都名师“云”授课,屏幕外的教室里,老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可以按下暂停键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远程课堂不仅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参与名校的课堂学习互动,老师们也可以通过与名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副校长郝晓明告诉记者,“我们归纳提炼出了‘124’教学模式,即:成都七中一个平台,直播内和课堂里有两个老师,‘二次备课、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功课’四个步骤,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县教育局副局长安吉刚说:“远程教学是解决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弥补师资力量不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肃南一中高中为全日制远程直播成都七中教学内容,初中为远程录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学内容。初中老师可以在录播课前预习前端课堂实录和教案,根据本地实际进行等同教学或进行增、删、停、补等方式的加工,开展课堂教学的二次开发。”

  “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不仅是教育扶贫的目标,也是肃南县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远程课堂让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就是该县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有力举措。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肃南县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和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两大脱贫工作任务,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因学致贫,全县5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都得到了生活和学习上的有效资助。

  2020年春学期开学至今,全县中小学除正常转学、休学等异动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按时返校,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辍学现象的发生。

  信息手段——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

  严格落实《肃南县中小学控辍保学制度》,以贫困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联控联保、动态监测、行政督促复学等长效机制,全面监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就学情况。在每学期开校一周内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学籍、户籍、建档立卡、兜底保障等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比对,对排查发现的失辍学学生立即核实并劝返。

  利用“甘肃省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监测在校学生出勤情况,发现疑似辍学学生及时采取控辍措施。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中无法到校上学的学生注册学籍,并进行送教上门服务,确保一个不少,一个不漏。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追究制度和管控成效通报制度,全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

  加强建设——提高学校软硬件水平

  积极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任务和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校舍修缮改造及附属设施建设,配齐计算机多媒体设备、音体美设施设备、图书和教学仪器,合理设置利用综合功能教室,保障教学生活需要。今年,4个“两类学校”建设项目全部完工。

  制定印发了《肃南县教育局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问题的整改方案》,完成了全县教育系统各学校编制重新核定工作,16名特岗教师全部入编。持续开展“三区支教”活动,有15名“三区支教”教师到肃南县各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今年,县教育局组织教师参加全市乡村学校教师线上教学实践能力专项培训,开展特殊教育专题培训、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专递课堂”技术培训等,参训人数315人次。

  加大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应享尽享

  县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城乡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等六项学生资助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一步巩固惠农“一卡通”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专项治理成果。截止目前,2020年春学期“三免两补”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已拨付到校,学生生活补助资金、人口较少民族生活补助资金和高中(中职)助学金发放到人。同时,对全县2015年至2020年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政策不漏一项、不漏一人、应享尽享。

  肃南县编织起了一张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的“防护网”,保障了家庭贫困孩子的公平求学机会,点亮了贫困家庭的希望之光,教育扶贫的美好图景全面铺展开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