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山丹县

山丹县陈户镇:党建引领增活力乡村振兴底气足

 2019/10/10/ 11:14 来源:张掖日报 黄丽群 刘富龙

陈户镇:党建引领增活力乡村振兴底气足

  黄丽群 刘富龙

  今年,山丹县陈户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统揽全局,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到各村党支部具体工作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夯实党建 引领根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实施“领雁培育”计划。坚持需求导向制订村社干部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分批轮训、外出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采取“菜单式”“小班化”“体验型”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和村社干部履职能力和带富致富能力。至目前,组织集中理论学习和外出观摩5次,每季度组织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和党建知识测试4次。坚持严管就是厚爱,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干部管理细则》和《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反映个人德行、履职实绩、党建业绩的评价体系。严格执行日常学习、会议、值班、请销假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将日常督查和年底考核情况与工资报酬相挂钩,用实绩说话,进一步激发村社干部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严格落实山丹县关于“一肩挑”工作要求,对各村“两委”职责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以调研为依据分层分类提出具体工作措施,认真细致做好谈心谈话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为推行“一肩挑”打下坚实基础。至目前,焉支村、西门村已完成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

  聚焦弱项 靶向发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全力做好沿路沿线产业布局。依托S315旅游专线,认真谋划S315旅游专线和新陈路、S315旅游专线和陈花路两个交点,连片种植万寿菊、红花、紫花草等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性的花卉1055亩。强化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将芦笋确定为岸头村扶贫产业,注册成立山丹县安鑫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新建钢架大棚116座,占地130亩,与武威神龙泰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产销合同,到2020年芦笋可进入盛产期,年产量可达25吨,直接经济效益可达40万元。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以陈户村为中心,引进优质高产杂果苗木,集中打造新型生态林果产业基地,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利益分配机制,盘活农村集体自然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财产性资产。目前,圆梦专业种植合作社已申报注册完成,第一批50户社员同意将70亩土地入股分红,并发放股权证。集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把范营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张庄村高效畜牧业示范园融为一体,大力推行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强力打造多产业融合示范带,依托寺沟村农业综合种植示范园,做大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融合以肖家园子为主的休闲采摘、农特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逐步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力争经过3至5年建设,将寺沟、岸头、范营等中片5个村连接成片,以点带面,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宗教文旅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逐步形成产业向优势区集中、农民向产业区流动、人口向中心集镇聚集的乡村振兴之路。

  营造文明 和谐乡风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健全自治机制,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活力。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自治规范,使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落实“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村级治理制度,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保证村民选举的自主权。结合各村实际不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将改厕、改炕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惠民资金等纳入议事日程。目前,全镇16个村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各类议事自治组织60余个,设立举报箱17个,各村社已普遍建立道德评议组织,乡风评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评选常态化。强化德治引领,培育文明观念入心随行。通过道德讲堂活动,深入挖掘本土道德故事,以身边好人好事树立正面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借助文化惠民演出、“精神扶贫”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共同筑牢精神家园基石。结合文明镇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五星文明户”“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系列活动,使村民真切感受并相互传递身边的正能量,形成人人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示范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的良好氛围。至目前,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6户、“美丽庭院”8户、“五星文明户”31户、“文明家庭”2户、“五星文明标兵户”19户。坚持法治导向,强化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镇司法所建立微信普法群,紧贴群众需求,将群众经常遇到的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维权等方面的知识在群里分享,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至目前,全镇共建立普法微信群16个,推送相关学习内容600余条,转载网评文章270余条。在部分村里建立“和为贵调解室”,配备法律顾问,每月到村里“坐堂”半天,解决村民法律困扰。依托文化广场、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村人民调解室等法治文化阵地,通过集中“法律下乡”“以案说法”等主题活动,利用微信群、学习强国平台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成立法治志愿服务队,向村民送法、讲法、析法,引导党员干部学法、懂法、用法,带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意识。至目前,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60余个,化解率达90%以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