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甘州区

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移民村的嬗变

 2019/09/16/ 11:05 来源:张掖日报 赵霞

昔日贫穷落后今朝幸福家园

——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移民村的嬗变

  赵霞

  初秋,甘州区沙井镇瞭马墩移民村道路两旁的杨树、柳树迎风摇摆,农户门前的连翘、榆叶梅、金叶梅、万寿菊层叠交替、竞相绽放,掩映着白墙红瓦的农家房屋格外靓丽。村文化活动广场的长廊下,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在嬉戏打闹……

  瞭马墩村是1990年响应国家“三西”建设而建立的整建制移民村。20多年来,“移民”是这个村的团体名称,也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该村离黑河比较远,土质沙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和发展基础都处于劣势,每户的“家产”就是当初政府为搬迁户整体修建的3间矮小且简陋的土坯房。对于村民来说,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线”就是最大的愿望。谁曾想,迁居甘州不足30年,昔日的贫困村嬗变为全区有名的“四化”示范村。

  黄天变蓝天

  1990年,150余户通渭县和10余户会宁县老乡举家迁往瞭马墩村,入住“新村落”。说是“新村落”,只不过是用土块和粗泥砌成的两排没有围墙、不分前后院的土坯房,全村找不到一家铁大门,最显眼的就是5间全砖瓦结构的村小学。春天大风吹着黄沙满天飞,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没处躲,冬天一夜过去墙壁上结了冰碴如同冰窖。村里老人说:“这是马歇的地方,就不像个蹲人的地方。”所以,大家都叫它“瞭马墩滩”。要在这样一个光秃秃的荒沙滩立足,首先就得与风沙赛跑。安顿好家,大家开始动手和天斗,开渠、整地、植树、种草,想尽一切办法固定飞跑的沙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绿树青草洗去灰黄的沙尘,如今,瓦蓝的天空如一面巨大的镜子,绿树红花映衬着蓝墙白瓦,好不靓丽。

  沙地变良田

  对于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看着盐碱加沙化的土地上,稀稀拉拉长着红柳或其他沙生植物,四周不见一棵遮阴的树木,要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无疑是天方夜谭。前后分4批迁移来的150余户1000多口人中,有20多户拎着行李义无反顾地返回老家,10多户人投奔到新疆、酒泉、高台等地的亲戚家落脚,还有20多户落户在古城村、铁路林场求生存,剩下的100户左右人家选择留下来斗出一片新天地。鼓足一股干劲,老老少少全体出动,男人挖沙、换土,妇女平田、整地,孩子们拿着连枷打土块,用芨芨草、红柳枝编织箩筐取土。就这样,硬是靠着人力抬着箩筐,把一块块沙地、盐碱地换上新土。后来,政府出资打了5眼机井,解决了全村的灌溉和饮水问题。经过不断改良,荒漠终于变成适于小麦、燕麦、胡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良田。

  “客”人变主人

  河东老乡深受地理环境影响,生活环境基本以靠天吃饭的生存方式为主,农业种植缺少科技成分。迁移至河西后,随着党的富民政策感召,大家思维方识发生转变:如何将小麦和玉米、黄豆、葵花、胡麻等农作物科学套种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如何修渠利用冷凉机井水灌溉,如何搞好家庭养殖……从来没有修过水泥U型渠的移民老乡克服方言障碍,主动跟当地住户打交道、学技能。在不断的接触中,村民不断意识到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20多年来,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每家的孩子都在练习毛笔字、自学书画。如今,不足600人的小村庄里,有50余名大学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有近60名中高职院校的学子靠过硬技能在外地打工,全村每年务工收入达千万元。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移民村的老乡们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理思路、修道路、创出路,多轮驱动开始了一场革命,完成一次次华丽的蜕变。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从镇政府到瞭马墩村不足10公里的路程要走一个半小时。1998年,一条黑黝黝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路通了,移民村与外界的交流之路也通了,经商的、求学的、外出务工的人员来来往往,带来的不仅是外界的信息,还转变了村里人的观念。昔日的石子路、泥土路被柏油路、水泥路所替代,从家门口走到集镇,真的是两脚不沾土!

  “一亩粮食两亩菜,结构调整赚钱快,种上大棚高原菜,塞上财源滚滚来……”把移民村带上致富路的是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经济作物。2000年,镇政府发挥玉米制种基地优势,引进玉米制种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加派技术员指导种植,当年收入就很改观。尝到甜头的老百姓精心侍弄庄稼,种植玉米制种的同时,还尝试番茄、甜椒、南瓜等各类蔬菜制种。如今更是发挥近年来种植蔬菜和玉米制种的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搭建连片蔬菜大棚,促进农民增收。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3年,扶贫春风刮到瞭马墩村,在政府、联村单位、帮扶干部三级联动、群策群力、精准施策的帮扶措施下,全村整体改造危旧房,新建村民住宅,统一在院落门前种植石竹、太阳花、菊花等花卉和榆叶梅、金叶榆、松柏等景观树木美化环境,并在沿街围墙上绘制富涵教育意义的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的经典故事。2015年,村里依托各方支持,投资95万元新建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舞台、体育健身路径等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在结对单位帮扶下,村里实施小型节水工程,滴灌低压软管铺设到田间地头,科技施肥、科技种田成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农业走生态之路,生活环境也走上环保之路,厕所革命、改炕工程、清洁煤取暖成为老百姓追逐的新时尚。日前,精准扶贫户和一般户集体经济分红仪式上,共发放分红资金8万元,惠及全村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崔荣琪说:“精准扶贫工作在瞭马墩村取得显著成效,大家都是党的惠民政策的受益者,我们要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同时要自强不息、勤劳致富,让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加好起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