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张掖  >  张掖要闻

守护绿水青山——张掖市构建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的探索

 2018/06/01/ 10:2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齐兴福

守护绿水青山

——张掖市构建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的探索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整改中,中农发山丹马场转变发展思路,以更高的附加值代替粗放经营,区域生态明显好转。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齐兴福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齐兴福

  去年以来,张掖市从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入手,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手段和机制,着力打造“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初步形成了“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生态环境监管形式,有力提升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市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初见成效。

  深化环评审批改革

  把好生态环保关口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控制环境影响的制度,也是所有新建项目的前置手续。面对纷繁复杂的建设项目,如何提高环评审批的科学化水平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对此,张掖市实施了分区域准入、分类别审批、分层次监管机制,收效明显。

  分区域准入就是将全市行政辖区划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人居功能区、工业准入优先区5个区域,分区实施环境准入和差别化管理,从而实现建设项目空间管控;分类别审批就是依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建设项目分为申报类、备案类、审批类三大类实施分类管理,坚决封堵不符合国家生态环境政策法规的项目上马。

  分区域准入、分类别审批制度实行以来,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提高了环评的针对性、科学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至目前,张掖市已为2147个建设项目办理环评手续,26.2%的项目直接进行申报管理,29.1%的项目取消了专家评审。

  市里按照“环评上收、监管下沉”的基本思路,分层落实市、县区环保部门执法监管责任,实现县区对所有环评项目监管100%全覆盖,对审批类项目监管100%全覆盖,增强环评监管的实效性。

  下放权力但不下放责任、精简环节但不放松监管、缩短时限但不降低要求——市里建成了以“一个平台”(张掖市环评审批服务平台)、“三大体系”(审批、服务、监管)和“六个窗口”(六县区审批窗口)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监管系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初步实现环评审批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

  “放权、严管、优服”,不仅激发了企业发展热情和潜力,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把好了第一道关口。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